□修廣利 喬明德
李湖,字又川,一字漫堂,號恕齋,江西南昌人,清代名臣。乾隆四年(1739年)中進士,以清廉嚴正聞名,與周元理齊名,深受方觀承賞識。官至貴州、云南、湖南、廣東巡撫,卒后追贈尚書銜,謚號“恭毅”,入祀賢良祠。
注重教化 勤政愛民
乾隆四年(1739年),李湖進士及第,授武城縣令。赴任途中,聞知前任縣令駱大?。ㄗ值榉?,安徽宣城人,雍正十一年<1733年>進士)以“學(xué)道愛民”為治縣理念,重視教育、興行教化,曾編纂《武城縣志》,修繕學(xué)廟、邑廟,調(diào)任嶧縣后仍為武城百姓稱頌,遂以其為楷模。
武城西郊子游廟和弦歌臺,因孔子弟子子游任武城邑宰時推行禮樂教化、境內(nèi)弦歌不絕而得名。自明縣令金守諒始,武城百姓尊子游為鄉(xiāng)賢之首并建廟祭祀。李湖到任拜謁,見廟宇頹敗,率先捐俸銀四十兩,倡議鄉(xiāng)民集資修繕,遴選諸生中干練者統(tǒng)籌事務(wù),終使廟宇煥然一新,成為地方教化重鎮(zhèn)。其所作《募修子游廟序》收錄于《武城縣志?藝文》。
李湖常言:“寧得罪上官,無得罪百姓?!敝慰h以愛民為根本。調(diào)任郯城時,武城百姓攔路請留。后當?shù)厝藢Ⅰ槾罂∨c李湖并稱為“駱青天”“李愛民”,婦幼皆知,傳為佳話。
剛正不阿 整肅吏治
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,李湖任貴州巡撫。分巡貴東道龔學(xué)海勤政有為,卻遭誣陷革職,李湖專折上奏為其辯誣,力請留任,獲朝廷采納,乾隆贊其奏章“有大臣風(fēng)”。他又指出:“貴州官吏調(diào)遷過頻,任期短則政難持久,遷轉(zhuǎn)多則心存僥幸,于官于民皆不利?!彼鞌M定十條考核題,令官員作答以辨賢能。同年調(diào)任云南巡撫,制定《滇銅十條》,放寬采煉政策,促進銅業(yè)生產(chǎn);清理積壓鹽務(wù),利國便民。
任內(nèi)曾署理湖南巡撫,其間疏浚河渠、開墾荒田、整飭保甲,深悉民生利弊,排除干擾推行新政。
安民緝盜 書聯(lián)自警
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李湖調(diào)任廣東巡撫。時沿海匪患猖獗,番禺沙灣、姜塘一帶盜匪假借漁獵之名,行劫掠殺人之實,歷任巡撫束手。李湖到任后,暗訪盜首名址及活動規(guī)律,得知其每年七月十五(中元節(jié))歸家祭祖,遂密令水陸官兵分路緝捕,半月內(nèi)擒斬盜首二百余人,制定《安輯章程》穩(wěn)定地方。
他在衙署題寫對聯(lián)自警:“人苦不自知,愿諸君勤攻吾短;弊去其太甚,與爾輩率由舊章?!奔日宫F(xiàn)虛懷納諫的胸襟,亦彰顯按章辦事的決心。時人評其“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,率循制度而治”。
鞠躬盡瘁 朝野同欽
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李湖卒于任上,贈尚書銜,謚“恭毅”。其一生歷官州縣、監(jiān)司、督撫,所至之處興利除弊,尤重水利、農(nóng)耕、倉儲、保甲諸務(wù),且能堅持原則,不為辦差等瑣事分心。乾隆評價:“直隸大員如方觀承、周元理,于實務(wù)之外兼理差務(wù),唯李湖專意地方吏治,不以辦差為急?!弊阋娖鋵W⒚裆闹握L(fēng)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