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
德州福彩助力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(fā)展——
秉承為民初心 踐行公益宗旨
市民政局領導慰問困難群眾
禹城市開展愛心義剪
德城區(qū)推出“六助”服務
武城縣實施分散供養(yǎng)特困人員社會化照料服務項目
禹城市開展“困難群眾·集中救助幫扶日”活動
陵城區(qū)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麥收幫扶行動,助困保豐收
臨邑縣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春節(jié)前慰問困難群眾
德城區(qū)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走訪問需
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尹曉燕 通訊員陳玉雯 王雪婷
近年來,德州福彩始終秉承“民政為民、民政愛民”的初心使命,積極踐行“扶老、助殘、救孤、濟困”的發(fā)行宗旨,通過一張張小小的福利彩票,匯聚全社會的溫暖力量,兜底保障困難群體,助力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(fā)展。
2024年,德州福彩在山東民政事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“1261”行動計劃的統籌指導下,錨定主責主業(yè),加強渠道精細化、規(guī)范化建設,統籌推進各票種營銷、促銷活動和“快樂吧”綜合體驗廳運營推廣,積極籌集福彩公益金。共投入福彩公益金1561萬元,救助全市困難群眾18.9萬人次。在福彩公益金的助力下,我市持續(xù)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,深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機制,多項創(chuàng)新實踐獲國家、省級表彰。
主動發(fā)現
“大數據+鐵腳板”救助不漏一人
前不久,家住寧津縣保店鎮(zhèn)徐莊村的孫克清,準時收到了民政部門打到社??ǖ牡捅=?,讓她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。今年61歲的孫克清,原本生活雖不富裕卻也幸福美滿。家里種著5畝地,丈夫外出打工有些收入,兒子一家四口在縣城居住。
去年春天,孫克清突發(fā)腦出血,生活幾乎不能自理,被認定為一級肢體殘疾。丈夫為了照顧她沒法再去打工,家里的收入驟減。兒子兒媳雖然有穩(wěn)定工作,但兩個孩子的教育費用、家庭日常開支,以及孫克清的醫(yī)藥費用,像一座座大山,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。
村級協理員在日常走訪時了解到他們一家的情況,主動通過“德救助”小程序,幫孫克清申請辦理了低保。經鎮(zhèn)民政部門審核通過后,順利領到了低保金。在福彩公益金的助力下,我市低保、特困人員都像孫克清一樣,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。
為做好社會救助工作,我市建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困難群眾主動發(fā)現機制,通過“大數據+鐵腳板”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。
線上,搭建起“一網兩庫三平臺”系統架構,即社會救助綜合信息網,政策庫、人口庫,市社會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、“德救助”小程序移動服務平臺、電子監(jiān)察平臺。匯集公安、醫(yī)保、財政等22個部門的50項、2100余萬條信息數據,形成一戶一檔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全景畫像數據庫,并按照困難指數前3%兜底保障線和前10%相對貧困監(jiān)測線,對低收入人口靶向、科學監(jiān)測,做到主動發(fā)現、及時救助。目前已對全市11.3萬低收入人口建立起實時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。
線下,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縣鄉(xiāng)村四級工作網絡體系,市、縣兩級全部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中心。全市13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全部設立工作站,配備專職工作人員496人、社會公益崗476人。村(社區(qū))按實際需要設置服務站,配備村級協理員7859人,借助“鐵腳板”摸排核實預警信息,提高精準化救助保障水平,實現困難群眾“應保盡保、應救盡救”。
分類幫扶
建立“一戶(人)一條救助鏈”
“多虧了政府給的臨時救助金,幫我們渡過難關。”4月3日,在臨邑縣臨南鎮(zhèn)李廟村,村級協理員到困難群眾家走訪,村民李修勇談起去年遭遇的火災,言語間滿是感激。
56歲的李修勇之前在齊河縣打零工,妻子在家務農,一兒一女均已成家,生活和諧美滿。天有不測風云,去年,他租住的房屋因煤氣泄漏發(fā)生火災,李修勇被嚴重燒傷,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長期住院治療。高昂的醫(yī)療費,外加家里少了主要經濟來源,讓他們一家陷入困境。
市社會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發(fā)出預警后,臨南鎮(zhèn)民政所通過村級協理員主動核實,發(fā)現李修勇一家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,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。鎮(zhèn)民政部門立即啟動“綠色救急難通道”,通過“一事一議”集體研究的方式,及時給予其5000元臨時救助金,幫助減輕醫(yī)療負擔。
“臨時救助作為社會救助體系的最后防線,具有惠民生、托底線、救急難、促穩(wěn)定的關鍵作用。在福彩公益金和財政資金支持下,我們針對特殊案例采取‘一事一議’工作機制,建立‘一戶(人)一條救助鏈’,讓扶危助困更精細,讓民政救助政策更好地惠及困難群眾。”德州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張偉表示。
在落實急難臨時救助政策中,我市優(yōu)化流程,簡化程序。對因遭遇火災、交通事故等急難情形,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和個人,實行24小時先行救助,事后補充說明,爭取實現由急難發(fā)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。同時,加大對臨時遇困流動人口的救助力度,為他們救急解難。
豐富形式,分類施救。調整完善臨時救助制度,將臨時救助資金單獨立項、單獨列支,探索通過一次審批、分次發(fā)放的方式,定期定量發(fā)放臨時救助金,階段性保障低保邊緣家庭、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基本生活。對于困難程度較輕的對象,給予一次性救助;對于困難程度較重、需要長期救助的對象,采取分期救助的方式,確保救助的可持續(xù)性。
此外,開展“困難群眾·集中救助幫扶日”活動,各縣市區(qū)每月固定一天集中幫辦代辦社會救助事項,去年累計幫辦代辦救助申請1000余件。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,開展“慈善救急難雙百行動”,納入13家慈善組織、15個慈善項目,鏈接慈善資源935萬元,幫扶297人次、幫扶金額223.7萬元。
多元服務
形成弱有眾扶的“一張幸福清單”
4月7日,家住德城區(qū)運河街道鹽店口社區(qū)的許迎春,一大早便等著“六助”服務人員上門來做清潔。76歲的許迎春是城市低保對象,因腿腳不便,家里的衛(wèi)生保潔成了問題。見天氣轉暖,他便撥打了區(qū)里的12343服務熱線,預約了助潔服務。
德城區(qū)是全市首個為60歲以上城鄉(xiāng)低保、分散供養(yǎng)特困人員開展“互聯網+居家服務”的縣市區(qū)。自2019年起,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,為困難老人提供助浴、助潔、助急、助醫(yī)、助餐、助行等居家服務。
武城縣則針對分散供養(yǎng)特困人員照料服務不專業(yè)、資金使用質效低等問題,于2023年2月,在全市率先實施分散供養(yǎng)特困人員社會化照料服務項目,將分散供養(yǎng)照料護理費統籌使用,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生活照料、住院陪護服務。目前,全縣520名分散供養(yǎng)特困人員選擇該服務模式,覆蓋率達80%,累計開展服務4.5萬余小時。
“隨著社會進步,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時,他們在精神關愛、社會融入和自我發(fā)展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,單一的物質幫扶已經無法滿足救助對象多樣化的需求。在福彩公益金的助力下,我們探索‘物質+服務’的救助方式,充分利用現有資源,為困難群眾提供就業(yè)指導、心理疏導等多元化服務?!睆垈ソ榻B,同時,加強與醫(yī)療、教育、司法、住房等部門的協同聯動,引導社會組織、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參與,促進多方救助的融合銜接,形成弱有眾扶的“一張幸福清單”。
深化基礎型幫扶,在全省率先建立“大救助+司法救助、道路交通事故救助、困難職工救助”等專項服務體系,提供法律援助1200人次;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型幫扶,全面推行“大救助+控輟保學”“大救助+就業(yè)車間”“大救助+居家靈活就業(yè)”等12個幫扶示范點項目,創(chuàng)新造血式幫扶模式,開發(fā)民政互助公崗,近2000名低保、特困人員實現了“家門口”就業(yè);拓展服務型幫扶,扎實開展“大救助+”試點項目,在智慧養(yǎng)老、“微心愿”、德關愛、慈善籌等方面,豐富平臺承載功能。去年,全市“微心愿”服務申請數量7328個、完成心愿2505個。
“2025年,德州福彩將實施銷量提升、市場管理、隊伍建設、渠道升級、公益宣傳五大攻堅行動,進一步推動福彩事業(yè)提質增效,通過積極籌措公益金等方式,為社會救助工作貢獻更多福彩力量?!钡轮菔懈@势卑l(fā)行中心主任劉妍妍表示。